1、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无效
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指的是在其有效性方面存在显著缺点的民事行为。
1.这种行为自始至终都是全然且不可改变的,没办法根据行为人原本设定的意图进行法律效力的达成。因此,该类民法行为没办法产生行为人刚开始预期的法律成效。
2.《民法典》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: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推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。”
3.第一百四十六条则指出:“行为人与相对人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推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。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,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置。”
2、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
法律快车提醒你,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:
1.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推行的民事法律行为,如未成年人或精神患者等。
2.行为人与相对人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推行的民事法律行为,即双方串通作假,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推行的民事法律行为。
3.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。
4.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。
5.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,损害别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。
这类情形下的民事法律行为,均因其有效性方面存在显著缺点而被认定为无效。